中新网新疆和静11月29日电(巴特尔 高那清 刘艳)记者从新疆和静县相关部门获悉,和静县抽水蓄能电站与滚哈布奇勒水电站开工仪式日前在该县举行。这标志着全国首个抽水蓄能与常规水电一体化开发运营的水电项目,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和静县抽水蓄能电站与滚哈布奇勒水电站开工仪式日现场。确·胡热 摄
据介绍,新疆和静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是新疆规划装机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在新疆电网中,主要承担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
滚哈布奇勒水电站是新疆开都河中游河段水电“两库七级”开发方案中的第四级电站,装机25.7万千瓦。电站主要由大坝、泄水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生态电站等组成。开都河滚哈布奇勒水电站水库作为和静县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两个项目统筹规划设计、一体化开发、一体化运营。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开都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军表示,和静县抽水蓄能电站和滚哈布奇勒水电站,是落实“双碳”目标、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工程。对于促进新疆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助力中国能源集团公司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都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两个项目的开发建设,可共同带动开都河流域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千万千瓦级水光蓄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超过800万千瓦光伏的发展。预计全部建设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3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73万吨。(完)
中新网十堰11月29日电 (张倩龙 董武 向继华)驱车前往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街头巷尾绿树掩映,村落民居鳞次栉比,街坊邻里和睦往来……竹山是全国“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发祥地,当地开展“十星系列创建活动”已有30年。
走进“十星级”文明创建展览馆,《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报纸墙再现曾经罗家坡村村民因绿松石一夜暴富但精神文明落后的过往,这也是“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由来。
“十星级”文明创建展览馆。向继华 摄
1993年,竹山县委与麻家渡镇党委联合派驻工作组到罗家坡村,将农村工作任务和要求细化成10个方面,以“十星”来指代,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和评选活动。自那以来,竹山县先后17次调整“十星”评选标准,推动“十星”创建常创常新,探索形成以“十星”创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竹山经验”。2020年,竹山县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活跃在竹山城乡的文艺志愿者达数千人,涉及书画、剪纸、收藏、武当武术等多个领域,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点燃着群众的“追星”热情。“中国好人”王义富作为“十星歌”的首唱人,一唱就是几十年,如今年过七旬仍乐此不疲,他用歌声将“十星”创建传扬开来,成为当地的一名“草根歌星”。
竹山县还将产业发展、共同富裕作为“十星”评选标准,发展茶叶、生猪、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同时,竹山县变“十星文化”为“十星产业”,推动“十星”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提升竹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谈及竹山县“十星”创建经验的推广,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德福表示,竹山的“十星级”文明创建紧紧抓住了城乡社区等社会基本单元,同时通过乡风文明建设丰富日常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月月照来天天明,家家户户创十星。农家挂上十颗星,十星闪闪耀门庭。”如今,“十星歌”仍流传于竹山县,走过30年,“十星”创建依旧迸发着源源不断的活力。(完)